90高龄的校友胡博望回忆

网站首页    90高龄的校友胡博望回忆

2013-03-13

 

https://wxsncj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24/10124102/images/4449617.jpeg

纪念明德小学创办一百周年
胡博望
1911年是历史上光辉的一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在这年十月在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旧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纪年。
新的革命潮流影响了无锡南部的有识之士,在各方有志于教育的人士的配合下,在虹桥南侧和南长街跨塘桥附近分别创办了德慧女子小学和明德男子小学。
我既是德慧小学校友,又是明德小学毕业的学子。下面,我分别回顾两校的历史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德慧女子小学创办后只招女生,我姊姊胡坤豪(现年92岁)毕业于该校高小六年级,是该班的学前三名学生之一。后来,我大妹胡坤傑(本市江南中学教师,去年亡故)、小妹胡颖异(四川化工厂高级工程师,现年78岁)也就读于该校。
我在1930-1933年就读于德慧小学,该校本来只招女生,但学校附近居民家的男孩也要上学,家长们联名向该校长请求让姊姊带着弟弟去该校读书。校方经深思熟虑后,同意已在该校读书的姊姊可以带着弟弟进入该校,条件是读到四年级后必须转读男子学校。我就是读完四年后转学到明德小学知道毕业的十二位男孩之一。
当时的校长名叫罗美兰,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教师。该校全部是女教师,大多系年轻、健美的女青年。
学校经费大多由基督教监理会资助,大部分女教师是基督徒,因此每逢星期日商务就动员学生去做礼拜,参加各项宣教活动,每次都发些糖果食品奖励到会的学生。但并不强求学生到会,因此仅有少数学生去做礼拜。
抗战时期,无锡沦陷后,该校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招生,根据社会需求开始招收男女学生,但教师都是女性,可算是该校当时的传统。
二、明德小学和德慧小学同时创办,它专收男生,不招女孩。校舍沿着南长街,前造基督教监理会的礼拜堂,后面是一楼一底的校舍。我在1933年暑假后进入该校五年级,全校共七个班级(一年级两班)。一二三年级在楼下,楼上是四五六年级。那时教师全是男性,校长名叫岳锡光(苏州东吴大学毕业),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脸,高年级学生都很怕他,他教六年级的数学。平时不拘言笑,是基督徒,不一定每周都做礼拜,下午喜欢泡茶馆。当时可算是无锡南部的知名人士,与我父亲时有往来。无锡沦陷后,他辞去校长职务到城里正风中学任教,当生物老师,当时我也在正风中学读高二,再一次做岳老师的学生。
在明德小学读书时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一位姓郑的音乐老师,弹琴唱歌水平较高,深得学生爱戴。在六年级时,郑老师教大家唱名曲《送别》——美国人J·奥德纬作曲,中国李叔同填词。从小到老,我爱唱这首歌。1982年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也是这首歌。2009年9月,市退休教师协会老年大学的歌咏班也把这首歌作为教材传授给退休教师们。我作为歌咏班的一员学生,在相隔76年后重温郑老师教过的老歌《送别》,感觉无比欣慰!
当年明德小学的特点:
(1)1-6年级都要练习毛笔书法;
(2)语文课每两周做一篇作文;
(3)抗生胜利后统招男女生,开始聘有女教师;
(4)重视体育课、音乐课;
(5)没有宗教色彩,不动员学生做礼拜。
胡博望
胡博望  男,1924年12月出生,南小1935届校友。1949年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1945-1949年任中央社上海分社记者,后逐一任无锡市锡光中学和公益中学教师。
 

 

2013-03-13 00:20:00
来源:无锡市南长街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