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街教育集团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美院教授的回信

网站首页    南长街教育集团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美院教授的回信

2018-10-29

近日,南长街教育集团党委组织集团教师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

习主席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集团党员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带头学习,并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育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心得分享:

郑燕:美育是寓教于乐,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人、感人到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充分发挥美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以美引善,升华人的思想品德;以美导真,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以美怡情,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朱嫣: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美育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和美学知识的学习,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受、评价、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知道怎样创造美,做一个“审美的人”。

汪丽川: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美既可以从德、智、体中表现出来,又可以诱导德、智、体的深入发展,使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心智得到充实,人格得到完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张孝杰:可以说,德育、智育、体育涉及不同方面的素质教育,而美育涉及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某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而言,美育不及德育、智育、体育那样突出、深刻、有力;就全面素质教育而言,德育、智育、体育又不及美育那样广泛、整合、融通。美育的这一特点和优势表明它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李雨茜: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

王翰博: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 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秦仲昆: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习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习。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陈玺: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伊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

刘亚英: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

顾微: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既要从以往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又要不断完善自身,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把美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隐形”的润化。

冯剑婷: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顾一婷:多年的音乐审美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育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获得健康的发展,能调节、培养、丰富人的情感结构,使人获得接受美、排斥丑的心理定势和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审美意识。这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而且给人以善的诱导、健的促进。 二、音乐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如前述,音乐美育是一种自我生成的教育过程,它引导人对美进行感受、鉴赏,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通过对美的感受,引动其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使之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薛洁:音乐美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那些歌颂正直、善良、诚实等品性的、具有欢乐、明朗风格的音乐,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热情、气势宏伟的音乐,可以使内向型的人摆脱孤寂、羞怯,开阔胸怀,敞开心扉;深邃、博大的音乐能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刚毅和坚强;抒情、温暖的音乐,能改变人烦躁与孤寂的情绪;宁静、深沉的音乐,又可以使外向型的人免于浮躁、喧嚣,使之心境平和、沉静,思索深入细致。

刘晗: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艺术特长,这也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程里的字词句和阅读文章的功能,因此,美育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一定要把“教会”作为基础性目标,不管教会孩子们什么,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教会他们乐器、表演、朗诵,等等,但一定要教会。这就是我们教师努力的目标。

徐靓:美育要高度重视思想和价值观的培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

范芳:马云说:未来三十年,不学艺术将会找不到工作。这对我们今天最大调整是教育体制改革,如果我们继续以前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学会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过去一百年是知识的时代、科技的时代,未来一百年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机器将会取代过去两百年来很多知识和技术。所以当一个喜欢艺术的人说艺术没什么用的时候,他们大概只是强调自己对艺术的喜爱的非功利性。

事实上,不管将来是否要以创造艺术为职业,创造和欣赏艺术的经验都有利于我们进行整体思维、发现联系、发现更大的问题、分清主次——而这是在未来,具体的程序化工作都可以交由机器去做,设计与创新利用人工智能的人们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也许我们是时候放弃像机器一样学习,重新回归人类的思考方式,去体会艺术思考带来的的“知道却不可言说”的意义。而让它发生的唯一方式就是运用你的洞察和直觉去真正感受到它。

纪瀚: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可能会让我们颇为意外。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认为比起机器擅长逻辑运算,人类思想非常合适的正是“涉及洞察力、直觉以及为得到意外结果而对信息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

徐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现代神经科学的泰斗级人物埃里克•坎德尔在2012年出版的《洞察的时代》里试图讨论艺术欣赏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他相信艺术不仅仅是进化的副产品,更是人类生存和进化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因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情和同情心,对他人的理解和社交能力等等重要品性都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巩固。而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是源于每个人的大脑不同,艺术不确定性的本质关联着每个人大脑的创新能力。

任忆芳:老师受人尊重,不是说这个职业多么重要,而是老师给社会创造的价值,给这些年轻人,给这些孩子在人生起步的时候,说的一两句话改变了他们而已。其实老师让学生一辈子最容易记住你的,是从音乐、美术、体育里面告诉他做人的道理,现在的孩子读书很好,但是做人的道理各方面差了很多,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要勤奋努力学习的。画画是开拓想象力很重要的方式,有老师说我不会画画,没有关系,让孩子去想,让孩子去画,西方老师教人家画画,他的画不一定会画画的人才能教画画的,而是画画本身就是开拓想象力。

赵东平:牢记习总书记“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嘱托。认真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

丁敏:我们要把美术教育做好,首先是要做一个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有这样的要求才能做一位好老师。习总书记的回信多次强调“心”,表达了对所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师的深切关怀、鼓舞和期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是要用心感受这个时代,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去扎根实际,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结合时代的潮流,用自己所学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有更新的作为。

陈纲: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崇德尚艺,“德”“艺”作为重要的美育精神,是当下社会最需要、最突出的时代精神。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艺术,还让孩子们感知美、学习美的方法,做一个心灵美的人,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有效的美术教育和实施美育的方法、途径,努力提升美育教育的品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用“德”“艺”激励他们,温润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在身体和精神上获得成长,成为精神充溢、举止优雅、趣味高尚的新一代接班人。

吴达文:美育的历史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美术教育则是专门的审美教育,注重感觉的作用,尤其是视觉、听觉、触觉的作用。学习了习主席给美院老教授的信,我觉得我们要学习老教授们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感人精神,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孟宁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必须坚定贯彻美育理念,为祖国培养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

周菁:中国的教育、美术、文化一定要坚持民族自信,吸收外国古典的、现代的经验,使其两者融合。美育不仅仅是懂得艺术,还让所有人民的心灵能够美起来,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作为美术教师,要秉承着对精神与心灵的高标准追求,培养学生和创作作品。要把美术教育做好,首先是要做一个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有这样的要求才能做一位好老师。

严啸: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技能上的传授,更是对人类文化的追求。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渗透。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多角度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并且予以运用。

https://wxsncj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24/10124102/images/4427699.jpeg
 

https://wxsncj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24/10124102/images/4427700.jpeg
 

https://wxsncj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24/10124102/images/4427701.jpeg
 

https://wxsncjxx.wxlxjy.com/contents/sitefiles2024/10124102/images/4427702.jpeg

 

 

 

2018-10-29 10:58:00
来源:无锡市南长街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