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均衡发展的“阜宁样本”

网站首页    江苏教育均衡发展的“阜宁样本”

2013-11-10

阜宁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林路校区原先是一所村小,办学条件较差,施教区内的不少学生想方设法转到了其他学校就读。但今年新学年,该校一年级一下子招了两个班80多人,原先外流的学生也转回了30多人。

变化源自阜宁县前年开始的城区学校重组,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归属到实验小学、阜师附小、明达初中、实验初中4个“教育集团”,县财政投入资金对所有学校进行标准化改造,集团内部教育教学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面貌很快变了样。在今天的阜宁,老百姓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建好学校是政府的责任

早在2008年初,阜宁县就提出“教育跨越发展”战略,强调“将教育列为民生之首”,首创“教育事业发展指挥部”指挥教育均衡发展,“指挥部”正副总指挥分别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宣传文化、财政、教育等25个部门参加,指挥全县教育跨越发展工作,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疑难杂症,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等各项方针落实到位。县委书记、县长每年都要分别亲赴城乡学校调研指导4次以上,现场调研会办解决全县教育跨越发展的具体问题,督查指导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历史上阜宁县城射阳河以北地区相对繁荣,名校聚集,其他地区学校则相对薄弱。教育均衡,首先要从办学条件的均衡开始。近年来,该县投入资金,新建了县实验初中、县实小苏州路校区、阜宁师范附小香港路校区、开发区实验小学、新城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并修缮了阜宁中学老校区作为县实验小学的校区,又启动新建县实验初中东校区。新建和修缮的校区全部实行“县政府交钥匙工程”,所有建设经费全部由县财政承担。目前,阜宁县城已形成七大校区的格局,在硬件设施上真正实现了全覆盖。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绝不搞‘削峰填谷’,而是坚持培植优质教育、强化薄弱教育,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阜宁县教育局局长丁才林介绍说。在解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方面,该县对各乡镇的“两中心”学校进行“扩量提质”,解决了村小、联办初中学科不全和质量低劣的问题。在城区,县教育局牵头建成实验小学、阜师附小和实验初中、明达初中4个义务教育集团,各集团及其内部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队伍建设是均衡的关键

“为充实优化师资,我县每年安排200名以上的新教师招录计划,招录的新教师90%以上充实到农村边远学校,彻底解决了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匮乏的问题。”阜宁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师资。阜宁县教育局按照各学校师资配备要求,推进教师全流动。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全部参与集团间的跨校流动,并全部随机确定,接受家长监督,由县公证处公证。同时,采取民主推荐、述职评比、竞争上岗等举措,发现和选拔优秀校长、教育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

怎样迅速提高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师资素质?阜宁县创新思路,采取了城乡教师“青蓝结对”和农村青年教师进城顶岗培养等办法。农村“徒弟”定期到县城向“师傅”学习,城里师傅去乡下指导徒弟。该县每年都要安排一批新分配到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进县城学校顶岗锻炼一年,以县城先进的教育文化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引领他们的快速成长,一年锻炼期结束,返回所分配的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这是阜宁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从2009年起,该县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紧缺学科兼职教师转岗培训,有效提高了兼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农村学校课程开全开足开好提供了保障。

规范管理是群众满意的前提

“3年多来,在入学问题上阜宁没有出现过一次群访和集访。”丁才林颇为自豪地介绍。

早在2008年,阜宁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严把学校招生、干部任用、教师调配“三关”的重要决定,要求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小学、初中就近入学,高中招生执行 “三限”。近3年,全县中小学没有违规招收一名学生。

但真正让老百姓理解、支持这样的招生政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年招生期间,阜宁县教育局都要组织成立500多个招生小组,划片负责,到学生家庭登门服务,让家长了解招生政策,同时一家一家核实学生材料。阜宁县实验小学石字路校区的老师董培梅说,今年暑假,为了县城沿海世贸广场的一个学生,他们前后总共跑了3趟,通过讲解招生政策、核对相关材料,终于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认可。

为规范教师队伍建设,阜宁县强调不允许任何人超职数提拔学校干部、擅自逆向调动教师。该县严格控制学校干部职数,近3年先后免去实绩不佳的校长5名,调整实绩平平的校长7名,总共裁减学校干部86名;县内教师调整坚持顺向流动,从严控制流动次数、人数,有效地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2013-11-10 22:25:00
来源:无锡市南长街集团

最新文章